稻禾初熟访黄梅 当年即租种100多亩菜地
来源:网络 热度:669℃ 2024/10/20 20:10:32
广告位26:文章内页(全站)

时令入秋,水稻初熟,又回黄梅。行走在乡间,金灿灿的稻田映着粉墙黛瓦,透出丰收气息,令人心旷神怡。
黄梅县是长江北岸那个唱黄梅戏的地方,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。因为10年前曾在这里工作一年,我习惯用一个“回”字。以10年时间为坐标,黄梅变成了什么样?踏上归程,心中涌出一份渴望。
田野的魅力
薛兆利是我在黄梅认识的一位大学生。
10年前,我和他在一个叫梅太六的村庄相遇。与村里几位种田大户座谈,只有他戴着眼镜,谈起种菜头头是道。起身离开时,我称赞他讲起话来像个大学生。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回答:他就是个大学生!
原来,薛兆利在天津农学院学习蔬菜种植。这个山东小伙子毕业后曾去南方种菜,后来随家人来到黄梅,当年就租种了100多亩菜地。
这次回黄梅,我在一片塑料大棚旁又见到薛兆利。他穿着一件宽大的白色T恤衫,上半身都被汗水浸湿了,还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还是那样迈着大步走过来。
如今,他租了黄梅县独山镇凉岭村两个大棚,无土种植蔬菜。一进大棚,看到20多个盛满水的高密度养殖桶。除了种菜,他还试验罐体养鱼。
说起这些年,薛兆利讲了一段编年史:2015年离开梅太六到县城,2017年买房子,2018年装修住进新房。也走过一段弯路,有几年曾到旅游小镇参加文旅项目开发,兜兜转转,又回到农村,他说:还是一心一意做农业最好,我的心思都在土地上。
黄梅县这几年建起多座高标准无土栽培大棚。薛兆利租的两个钢架大棚有10亩地。他一个人负责田间技术管理,只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才找零工帮忙。
在大棚里搞农业,薛兆利并不追求新花样,种的主要是豇豆、黄瓜等普通蔬菜。他说,无土栽培的优势是质量高,没有重金属污染,收获欺长,一直可以延续到春节前后。这样两个大棚,一年能收入10万多元。
10年前,黄梅乡间有好多像薛兆利这样怀着理想返乡创业的大学生。我下乡时认识的李明攀便是其中之一。

李明攀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,做过芯片工程师。后来因为身体原因,这个河南青年辞去工作跟着媳妇来到黄梅种田。我当时用三句话概括他们在农村的事业:规模化经营,互联网思维,乡土化成长。
一进农业,他就租来上百亩土地;通过互联网找客户,用快递发货。第一次见李明攀,他正在周埝村废弃的小学校园打包快递袋子,学着与农民打交道。
这10年,虽然和李明攀见面很少,但不觉得陌生。他紧跟互联网的脚步,常通过网络直播介绍他的农产品。
李明攀把他的实践称为自然农法:不打农药,不用化肥,生态种植。这些年,他在黄梅建起几个种植基地,还把地种到了黑龙江、山西、河南、云南等省份。
特别声明:本站属个体站点,非官方网站。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,不保证其真实性,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,并请谨慎使用。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