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免盲目跟风消费陷阱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 理性辨识第三方测评信息
来源:网络 热度:106℃ 2024/10/16 21:47:24
广告位26:文章内页(全站)
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记者:魏婉
双十一临近,警惕第三方测评陷阱
随着双十一网购促销活动的临近,中国消费者协会(以下简称中消协)发布消费提示,提醒消费者理性对待第三方测评,避免消费冲动。
- 理性审视消费需求,切勿迷信种草流量。
- 关注主体口碑信用,以便维权追责有的放矢。
- 留意宣称测评方法,避免诚意变套路。
- 当心概念营销变味,警惕跑偏的第三方测评。
第三方测评乱象频发,消费者权益受损
中消协指出,近年来,第三方测评账号大量涌现,但其中不乏违规行为,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。

- 测评内容缺乏客观性,主观评价一味追求轰动效应。
- 测评账号本身可信度低,发布信息多为网络搬运或复制。
- 第三方测评账号背后往往是无法承担责任的自然人,维权难度大。
- 部分第三方测评账号涉嫌商业诋毁或不正当竞争。
- 偷换测评概念,测评结果自相矛盾,误导消费者。
消费者应对第三方测评保持理性
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浏览第三方测评信息时,应保持理性。
- 查验测评项目是否合理,测评信息或数据来源清晰。
- 翻阅账号作者以往成果、点赞情况和网友评论留言,判断信息真实性。
- 留意测评是否含有营销带货倾向,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。
- 发现涉嫌造假或误导消费者的行为,向相关互联网平台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。
相关法律法规对第三方测评作出规定
中消协还指出,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的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对第三方测评行为作出了相关规定。
第九条: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,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……除法律、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的情形外,通过知识介绍、体验分享、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,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,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。
版权归中国青年报所有
阅读全文
特别声明:本站属个体站点,非官方网站。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,不保证其真实性,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,并请谨慎使用。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! |